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一、系科沿革

    為因應台灣社會高齡化趨勢,95學年度本校即成立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究所。其中「福祉」二字援引自日文,其原文意義專門指涉老人福祉,亦即本所係針對高齡社會問題而成立,為同性質研究所之全國先驅。有感於高齡社會相關人力資源之有待急速擴充,99學年度本校成立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系日間部四技,旨在培養台灣關懷老人處境之第一線專業人力。惟,當時本系以高齡輔具之設計為日四技課程主軸,換言之,課程之重心落在「福祉科技」的部分,「服務管理」的內涵其實尚處於試探階段。

    以104學年的課程總表為例,當時的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為本校整體之發展特色,各學院各系皆貢獻相關課程與計畫聚焦於此,「輔具概論」列為學院之共同必修,「人因基礎概論」、「老年醫學概論」、「銀髮輔具概論」等列為本系專業必修,專業選修中的商品管理、行銷企劃等相關課程,也是配合銀髮輔具的商品化而設,形成以輔具(包含桌遊)之設計/行銷為主,若干健康、社會工作課程為輔的總規劃,這一時期與本系密切合作者,皆為國內較大規模之輔具生產/銷售企業,如北之特銀髮族商品等。為此,本系曾成立「樂福館」實習商店,訓練學生熟悉並學習行銷相關商品。

    然而,民國105年內政部開始推出長照政策2.0版本,本系也漸漸感受台灣社會之照顧需求快速增加,同時考慮當時四技入學學生的基礎專長與輔具設計的要求距離越來越遠,遂開始思考本系發展方向應如何調整。在這個階段,本系逐步增加社會工作領域課程,同時自107學年起,合乎標準之正規照顧類課程也開始列入本系之專業必修,規劃擬往「銀髮社工」專業領域發展。

  • 110學年起,本系奉教育部核定改名為「長期照顧與管理系」,並成立假日二技學制。自此,本系碩士(在職)班以安養照護機構之經營管理,大學部以長期照顧與社會工作雙軸並進之教學方向,得以確立。113年11月,衛福部正式提出長照3.0初步規劃,本系將密切注意其後續具體發展。

 

二、本系之教育目標

    長照、社工雙軸並進,為本系人才培育方向。看似雙軸,然而兩個領域實相互重疊,職場之功能與相關職務或者並存或者共存,實亦相輔相成。但就課程配置及教育目標而言,二者各有專業分化。

    於實踐上,本系以鼓勵及培育通過「照顧服務員」國家考試,以及取得「社會工作人員」專業資格為教育方向,所有課程與活動之規劃,均圍繞於以上兩個具體方向上。同時,無論長照或社工,其工作內涵都是以「人的互動」作為最基底,所以教育的內涵也必須要包含狹義專業以外的相關素養。因此,本系教育目標訂為:

教育目標一:培養學生具備高齡照顧服務與社會工作專業知能。

教育目標二: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理解職場倫理與社會責任。

教育目標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多元化學習能力,並鼓勵學生自我發展之勇氣與潛能。

 

三、大學部之課程規劃與核心能力

    經歷十年間數次摸索與調整,期間經歷師資變遷、高職端學生來源與素質變化、社會需求趨勢等三個變數交互影響下,110學年起本系自「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系」轉型改名為「長期照顧與管理系」,本系課程不斷調整而趨穩定,朝「長照與社工雙軸並進」發展。

    本系改名之後,111年將課程總表等資料經勞動部(衛福部)審查,勞動部已將本系納入技術士技能檢定照顧服務員職類單一級申請檢定資格之相關科系。

    本系改名為「長期照顧與管理系」之後,培育學生專業資格之具體目標已非常明確:促使學生取得照顧服務員證照及社會工作人員資格。為激勵學生努力取得相關專業資格,於是考慮以上述兩個專業資格及其對應之課程為規矩,重新擬定核心能力,並將關懷與倫理等較抽象之議題,融入新核心能力中。

  

    核心能力

能力素養與說明

主要對應課程

1.1具備並熟練身體照顧之基本技巧

為提升照顧之安全與品質,須確保照顧相關技巧之精準熟練。

長期照顧()概論

照顧實務與實驗、

基本照護實務實習

1.2具備語言溝通、評估環境與案主需求之能力

為滿足案主需求,須培養學生具有溝通、評估、協調、計畫和執行的能力。

長照需求評估與應用、自立支援照顧實務機構實習

1.3具備團隊合作、善用資源以整合照顧功效之能力

為滿足案主需求,培養學生具有專業與熱情之盤點、溝通、評估、協調、計畫、連結、協調和執行的能力,並運用資源進行跨團隊合作,以解決長照個案多元需求。

銀髮族活動設計與規劃、專業團隊實務運作、長期照顧之經營管理實務、銀髮族身心機能活化專論

2.1具備人與人、人與環境互動之能力

互動能力建築於先行理解人與環境的相對實在(reality),並藉此理解掌握人與人、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與服務策略。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

社會工作概論、社會福利行政

2.2具備助人專業實務工作能力

了解與懂得如何運用社會工作直接服務之方法與技術。

社會工作倫理、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社區工作、社會個案工作、社會團體工作、方案設計與評估

2.3具備社會工作議題分析之能力

具體理解社會及社會工作議題,並能理性分析因果關聯與發展脈絡,維護服務對象最大利益。

社會研究法、

社會統計、社會工作管理

2.4具備解決問題及尊重多元文化之能力

具備實務場域實作與問題解決能力,並尊重多元文化的價值、知識與技能。

社會工作實習()

社會工作實習()

 

 

    本系大學部學生之生涯發展,社工人員本身即就業資格外,亦具社工師應考資格,再往高考公職社工師發展。照顧服務工作,除第一線照顧服務員(機構與居家服務),可往個案管理師、照管專員、督導等方向發展,社工人員同樣也可就此方向匯流。

 

四、碩士(在職)班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

     基於學生來源與年齡、經歷之差異,本系碩士班(包含日間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以各類照顧機構之「經營管理」為教育目標,即使本系於課程中規劃有高齡教育等學程,也希望能以經營管理角度加以重整,最終整合並表現於碩士論文的撰寫。

 

                       碩士班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能力素養與說明

主要對應課程

1.1撰寫專業論文及研究論著之能力

為提升台灣社會照顧產業之品質,藉理論推演與實際觀察,不斷改善相關產業之照顧內涵;熟練質、量化分析議題的知能,並能運用於具體議題而完成碩士論文之撰寫。

問卷設計與統計實務

質性研究

論文指導

1.2具備老人知能專業知識之能力

以高齡者的生活為中心,學習直接協助高齡者成功老化之相關知能。

高齡教育實務方案

高齡活動設計與規劃

輔具科技與復健照護

1.3吸收跨領域新知之能力

福祉領域之內涵本為科技整合,研究生應吸收各相關領域之老年生活知能。

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特論

老人學

專題討論()()

1.4跨領域學術研究之能力

配合其他領域學術研究成果共同增進老人福祉。

銀髮族消費行為

銀髮膳食營養專論

深度知性旅遊規劃

高齡人因工程專論

1.5掌握福祉產業動態學習成長之能力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研究生應積極了解福祉產業具體發展動態。

生活照護空間規劃與設計

智慧生活科技

1.6生命關懷學習之能力

勇於檢討現行管理模式,趨向更人性化之照顧模式。

銀髮產業服務體驗實務

自立支援照顧服務實務與應用

長照創新服務

Top